鲲弩小说

第4章 · 2

[美]丹·西蒙斯2018年11月06日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上来,”卡萨德在斜坡顶上喊道,“船是空的。”

这群人搬着行李费力前进,中途绊了好几下。领事帮海特·马斯蒂恩一起搬沉重的莫比斯立方体,他的指尖微微感受到一股强烈的震动。

“我说,这些船员都他妈跑哪儿去了?”大家集结在前甲板上,马丁·塞利纳斯问。他们已经一个接一个完成了参观,穿过了狭窄的走廊和船舱,爬下了楼梯,但是更多的是梯子。这些船舱比里面的固定床铺大不了多少。只有船尾的船舱——可能是船长舱——跟“贝纳勒斯”号上的标准铺位差不多大小,也差不多舒服。

“这船显然是自动驾驶的。”卡萨德说。这名军部军官指着扬帆索,它们消失进甲板的狭缝中,可是,在索具和帆桅之间,以及装着大三角帆的后桅边,都看不到操纵者的存在。

“我连控制中心都没见到,”拉米亚说,“甚至连触显和控制节点也没有。”她从前胸口袋中拿出通信志,试图连接到标准数据、通信口以及生物群频率。但船上没有任何反应。

“以前是有船员的,”领事说,“神庙信徒以前都会跟朝圣者一起去群山。”

“现在,他们不在了,”霍伊特说,“但我想,肯定有人仍然活在轨道吊车站,或者是时间要塞那儿。是他们派船来的。”

“或者所有人都死了,风力运输船正按照时间表自动运行。”拉米亚说。一阵突如其来的风吹过,索具和船帆吱吱嘎嘎地响着,她转头看去。“该死,跟所有人所有事都没了联系,真是让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就像变得又聋又瞎。我真不知道殖民地居民怎么受得了。”

马丁·塞利纳斯向这群人走来,坐在栏杆上。他正拿着一个长长的绿瓶子喝着,然后吟道:

诗人在哪儿?告诉他!告诉他,

缪斯在我手,或许我认识他!

我就是那个,

与国王平起平坐之人,

鲲~弩~小~说~k u n n u - co m 💨

抑或是,乞丐中的最穷者,

抑或是,任何令人奇妙之事

夹在猩猩与柏拉图之间。

我就是那个,

与鸟儿共生之人,

鹪鹩或老鹰,靠着本能去飞翔,

他听过,

狮子咆哮,能分辨他那怒吼嗓音是啥意,

老虎吼叫,能明白,清清楚楚如语在耳边。[2]

[2]节选自济慈的诗作《诗人在哪儿?告诉他!告诉他。》

“你从哪儿弄来的酒?”卡萨德问。

马丁·塞利纳斯笑脸盈盈。在提灯的光线下,他的眼睛看上去很小,也很明亮。“厨房里塞满了东西,那里还有个酒吧。我已经把酒开瓶了。”

“我们应该弄点吃的。”领事说,其实他这时候最想来瓶酒。他们已经十多个小时没吃东西了。

突然传来一声叮当声和呼呼声,六个人来到右舷的栏杆旁。踏板已经收了起来。再次传来一阵呼呼声,船帆迎风招展,绳子绷紧,什么地方有个调速轮,正发出超声波的嗡嗡声。船帆已经张开,甲板开始微微倾斜,风力运输船离开了码头,驶入黑暗。现在唯一的声音是船只发出的噼啪声、吱嘎声、轮子在远处的隆隆声和船壳底部擦到青草的飒飒声。

六人看着悬崖的影子落在身后,未点燃的信火堆越来越远,星光的微弱光线洒在苍白的木头上。现在,周围只剩下天空、黑夜,以及摆来摆去的提灯光圈了。

“我到下面去,”领事说,“看看能不能搞点东西吃。”

其他人待了一会儿,感觉着脚底传来微微的隆隆涌动,看着黑暗擦身而过。只有到了星光暗淡,无聊的黑暗再次降临之时,草之海才现身于眼前。卡萨德拿着手持光束,模模糊糊地照亮船帆、索具、绳子,它们正被看不见的手拉得紧紧的,然后,他从船尾走到船头,好好检查了一遍,包括角落和阴影之地。其他人默默看着他。当他按熄光束,黑暗似乎变得不再那么压抑,星光也更明亮了。微风扫过一千公里的青草,带来浓浓的沃土气息——更多的是春天农庄里的气味,而不是海的气息。

过了一会儿,领事在下面叫他们,他们便走下去吃东西。

厨房非常狭窄,没有饭桌,于是他们来到船尾的大舱中,把它作为他们的休息室。他们把三只箱子排在一起,权且拼成一张桌子。低矮的船梁上挂着四盏提灯,将休息室照得十分明亮。海特·马斯蒂恩打开床上方的高窗,微风吹了进来。

领事已经在最大的箱子上摆好了盘子,盘子上高高堆着三明治,现在他又回来了,手里托着稠白色的杯子和咖啡。他倒着咖啡,其他人吃着。

“真好吃,”费德曼·卡萨德说,“你从哪儿弄来的烤牛肉?”

“冰箱里东西藏得满满的。在船尾的就餐间还有另一台大冰箱呢。”

“电冰箱?”海特·马斯蒂恩问。

“不是。是双重隔热的。”

马丁·塞利纳斯嗅了嗅一个罐子,拿起三明治盘子上的小刀,切了一大团山葵辣根,摆在他自己的三明治上,吃得眼泪汪汪。

“一般要花多少时间?”拉米亚问领事。

领事盯着他杯子里热咖啡的圈圈,这时才抬起头来:“抱歉,你说什么?”

“穿越草之海,要多长时间?”

“穿越草海,到达山脉要花一夜,外加半天,”领事说,“如果风向对的话。”

“那……穿越山脉要多长时间?”霍伊特神父问。

“一天不到。”领事说。

“如果轨道吊车还能动的话。”卡萨德加上一句。

领事呷了一口热咖啡,做了个鬼脸:“希望它还能动。不然……”

“不然怎么样?”拉米亚问。

“不然,”卡萨德上校说着,走到敞开的窗户前,把手背在身后,“我们将会被困在那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离光阴冢有六百公里,离南部的城市一千公里。”

领事摇摇头。“不,”他说,“神庙的神父,或者其他什么人,反正支持朝圣的人,肯定会注意到我们已经来了。他们会确定我们走的所有路线的。”

布劳恩·拉米亚交叉双臂,皱紧眉头:“把我们当成什么……祭品吗?”

马丁·塞利纳斯哈哈大笑,拿出了他的酒瓶:

这些人是谁呵,都去赶祭祀?

这作牺牲的小牛,对天鸣叫,

你要牵它到哪儿,神秘的祭司?

花环缀满着它光滑的身腰。

是从哪个傍河傍海的小镇,

或哪个静静的堡寨山村,

来了这些人,在这敬神的清早?

呵,小镇,你的街道永远恬静;

再也不可能回来一个灵魂

告诉人你何以是这么寂寥。[3]

[3]节选自济慈的《希腊古瓮颂》。此处选用查良铮译本。

布劳恩·拉米亚的手摸到外衣下,拿出一根切削用激光器,那东西跟她的小指差不多大小。她拿着它,对着诗人的脑袋,说道:“你这烂狗屎。要是你再敢说句话……我发誓……我会把你烧成一堆渣。”

突然变得非常安静,仅仅传来隆隆的背景声——那是船只的呻吟。领事走到马丁·塞利纳斯身边。卡萨德上校迈了两步,来到拉米亚身后。

诗人喝了一大口酒,嘲笑着黑发女人。他的嘴边湿漉漉的。“哦,建你的死亡飞船吧,”他低语道,“哦,建吧!”

拉米亚的苍白手指握着激光器。领事侧身向塞利纳斯靠近,不知如何是好,他想象着鞭挞的光束熔化了自己的眼睛。卡萨德朝拉米亚靠过去,就像两米高的令人紧张的影子。

“女士,”索尔·温特伯背靠远处的墙壁,坐在箱子上,他说道,“要不要我提醒你,这里还有一个孩子?”

拉米亚朝右边望去。温特伯从船的碗碟橱柜中抽出了一只深深的抽屉,把它放在床上,制成了一只摇篮。他刚给婴儿洗了个澡,默不作声地走了进来,正好听到了诗人的朗诵。现在,他正温柔地把小孩放进软软的小窝中。

“抱歉,”布劳恩·拉米亚说,放下了小型激光器,“只是这家伙,太让我……生气了。”

温特伯点点头,微微摇动着抽屉。看来,风力运输船的轻柔摇晃,外加大轮子一刻不停的隆隆声,已经使小孩进入了梦乡。“我们都又累又紧张,”学者说道,“也许我们应该找个过夜的房间,好好睡一觉。”

女人叹了口气,把武器重新别到皮带上。“我不会睡觉的,”她说,“这一切真是太……匪夷所思了。”

其他人点头同意。马丁·塞利纳斯正坐在船尾窗下的宽阔窗台上。现在,他抬起腿,喝了口酒,然后对温特伯说:“老头,讲讲你的故事吧。”

“对啊。”霍伊特神父说。他看上去筋疲力尽,就像死人一般,但是他那狂热的眼睛正灼烧着。“跟我们讲讲吧。在我们抵达前,我们得听完故事,花点时间好好想想。”

温特伯挠挠自己光秃秃的脑袋。“这故事很乏味,”他说,“我以前从没来过海伯利安。故事里没有跟怪物的对抗,没有英勇豪侠的义举。对我这个讲述故事的人来说,所谓的‘冒险’就只不过是脱稿给学生们讲课而已。”

“这样更好,”马丁·塞利纳斯说,“我们需要催眠剂。”

索尔·温特伯叹了口气,扶了扶眼镜,点点头。他的胡须中夹杂着几丝黑色,但是绝大部分已经花白。他把提灯拉低到小孩的床前,然后走到房间中部的一张椅子边坐了下来。

领事熄灭了其他提灯,给想喝咖啡的人倒了点咖啡。索尔·温特伯的话慢条斯理,仔细精确地思量着措辞,不久之后,他那轻柔的抑扬顿挫就融进了风力运输船的绵软隆隆声,以及缓缓的高吟声。船继续向北移动。

学者的故事:忘川之水何其苦

在瑞秋降生之前,索尔·温特伯和妻子萨莱一直过着十分幸福的生活,而女儿的到来更将一切都变得至善至美。

萨莱怀孕的时候已经二十七岁了,索尔二十九岁。他们谁也没有考虑过接受鲍尔森理疗,因为他们俩都无力承担理疗费用,何况就算不接受这种护理,他们也有望再健康生活五十年。

夫妇俩都是土生土长的巴纳之域居民,从没离开过故星。巴纳是霸主最古老同时也最平淡无奇的成员之一,加入了环网,不过它是否属于环网对索尔和萨莱来说并没有多大区别,反正他们也负担不起频繁的远距传输旅行,再说他们也不怎么想去其他地方。索尔在奈藤黑塞尔学院任教,讲授历史和古典文学研究,并潜心研究伦理演变,最近刚庆祝了自己在该院任职的第十个年头。奈藤黑塞尔地方不大,学生人数也不到三千,但它的学术声望远播星外,吸引了环网各地的年轻学子。这些学生抱怨得最多的是:奈藤黑塞尔及其周遭的克罗佛社区完全是在玉米海洋中营造出的文明小岛。的确如此,这所学院和首府巴萨德之间的地表距离足有三千公里远,其间经过适宜性改造的土地全部被用作了农耕。那一片玉米地连着大豆田连着玉米地连着麦田连着玉米地连着稻田连着玉米地,又平坦又单调,别指望中间有一座山峰、一片森林来打破这个局面,哪怕连一个山包都没有。激进诗人萨姆德·布列维曾在奈藤黑塞尔学院短期任教,直至格列侬高叛乱爆发之后遭到解雇,就在他远距传输前往复兴之矢时,他告诉朋友,位于巴纳之域南新泽的克罗佛县就是天下第八大荒凉地带,就像是宇宙屁股尖上最小的一个疙瘩。

温特伯夫妇却喜欢这个地方。克罗佛,一个两万五千人口的城镇,很可能依照某个十九世纪美国中部城市的模版重建。街道宽阔,两旁的榆树和橡树的树冠连成悠长的拱顶。(巴纳曾经是第二个太阳系外地球殖民地,比霍金驱动的发明和大流亡要早好几百年的历史,那时候的种舰都是些庞然大物。)克罗佛的家舍也反映了从维多利亚早期到加拿大复兴各个时代的风格,各不相同,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些白房子,远远矗立在修剪齐整的草坪上。

学院的风格则属于乔治时代,椭圆形的公共广场外围绕着一圈红砖白柱的建筑物。索尔的办公室在普莱彻大厅三层,那是校园里最古老的建筑,冬日里能望见窗外光秃秃的枝条将公共广场格成复杂的几何形状。索尔喜欢这个地方粉笔尘和旧木的味道,自他来这里就读的第一天起,那种味道就从没改变过,每一天他爬楼梯去办公室的时候,都享受着脚下被踏出的深深凹槽,这是整整二十届奈藤黑塞尔学生的宝贵馈赠。

萨莱生于巴萨德与克罗佛之间的一个农场,在索尔获得博士学位的前一年获得了音乐理论博士学位。她一直是个活泼快乐的年轻女子,尽管按大多数人的标准来看,外表并不算漂亮,但是她的个性弥补了其中的缺陷,并在其后的生活中也一直保持着这种魅力。萨莱曾去外星天津四丙的新里昂大学深造过两年,但是她在那里思乡情切。那里的太阳总是突然就沉了,群峰连绵的山冈像一把锯齿纵横的镰刀把阳光切成一片一片,她渴望见到自己家乡长达几小时的日落,巴纳巨大的恒星悬在地平线上,像一个巨大的红气球拴在地表,而天空似乎凝固一般,逐渐冷寂下来直至傍晚降临。她怀念家乡无懈的平坦——她的房间在三楼,位于峻峭的山墙下,从那里望出去,一个小女孩的视线也可以穿越五十公里缀满稻穗的农田,观赏风暴的迫近,那像一块青黑色的窗帘,中心被闪电照得透亮。萨莱也想念自己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