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文展 · 四
蔡崇达2018年06月04日Ctrl+D 收藏本站
在我考上大学,也进入“城市”生活之后,我经常遇到和文展很像的人,他们一个个和我说着对未来的规划,和在故乡在中小学阶段的成功带给他们的无比信心。这样的人,还因为出身,总可以嗅到他们身上的泥土味。这使得他们的理想粗暴却淳朴,让人感觉不到野心勃勃或者城市孩子般的精明,我乐于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就如同喜欢某种精致的土特产一般。但显然我不是这样的人,要感谢文展的是,我基本不太想太长远的事情,很多事情想大了会压得自己难受。我只想着做好一点点的事情,然后期待,这么一点点事,或许哪天能累积成一个不错的景观。起码是自己喜欢的景观。
在他们极度亢奋的时候,总是不自觉把声音抬高,那声音,总有几个音节让我回想起文展那因为兔唇而显得奇特的腔调,再定睛一看,我总能找到他们脸上和文展类似的部分。我会突然想,在这么密密麻麻的人群中,那个兔唇、倔强的文展,究竟处在哪种生活中。
大学毕业后,我如愿找到了一份记者的工作。我做记者,是因为,我觉得这世界上最美妙的风景,是一个个奇特的人。越大的杂志社有越高的平台,能见到越丰富的人,我被这种爱好引诱着引诱着,一不小心,来到了北京。
人总是在自己不注意的时候,回归到了原型。把行李和住所安顿好之后,我第一个事情,就是买了一张票,登上了景山公园的最高处。边往上走,我边想象,如果是文展,他此时是否会觉得豪气万丈,未来就这么铺展在眼前。我想到的,倒一直是对生活的不确定,我享受一个城市提供的更好的平台,但我不知道自己终究会比较享受怎么样的生活。
爬到景山公园最高处,我突然想给文展打电话。他的母亲每次过年,总是要来找我聊聊天,然后一次次抄写给我文展的号码。她说:“你有空和他聊聊吧。”我知道,文展的母亲心里还是隐隐地不安。但她不敢把这不安说出口,似乎一说出口,一切就清晰可见,一切担心就落地为实了。
电话接通了。“哪个兄弟啊?有什么好事找啊?”他的声音竟然听不出兔唇的感觉。他再次吞下了自己的残疾,但是,不是以童年时期的那个方式。
我张了张口,最终没说一句话就把电话挂了。我感觉到,那样的言说方式背后,有着某些油滑、市侩。我没想过,要如何与这样的文展对话。
或许是文展听他母亲念叨过我关心询问他近况的事情,或许是他猜测出那通电话是我拨打的。过了一周左右,我在自己博客上公布的邮箱里,突然接到文展的一封信。
信里他热情洋溢地夸奖我的“成就”:“竟然是小时候所有玩伴中唯一一个能进到北京,并且在一个大单位混下来的人。”他还提到,看到我的一些文章,然后很仔细地点评他认为的优缺点,最终说:我最近在筹划一个大计划,计划成了,将打败所有人对我的质疑,让老家人以我为傲。
斟酌了好一会儿,我还是回信说:没有人对你有质疑,大家许久没见到你,很期待能和你聚聚。不如今年春节就回老家,小时候的玩伴真该一起聚聚了。
出远门工作,反而让我明白自己确实是个恋家的人。自工作有经济能力之后,我每年总要借着过年或者什么重大节日的名义往家里跑。老家的路已经翻修过几次了,乡里街坊每户人家,也因为不同际遇,不再如同以前清一色的石板小屋,开始长出不同样子的房子来。我家的房子也已经翻修成四层的小楼房。四楼就是我的书房,只要走到阳台,就能看到文展的家和文展的房间。他们家至今没有翻修。每年春节回家,我坐在书桌前,总要抬眼看看文展的房间,每次都是窗户紧闭。
文展没有回信,春节也没回来。而且我知道,短时间内,他不会再让自己被我联系上了。那年春节,我倒心血来潮提起了勇气,开始走访一个个小时候玩伴的家。
🐠 鲲+弩+小+说+ w w w ~ k u n n u ~ co m-
有的人已经结婚了,抱着孩子,和我讲述他在夜市上摆着的那摊牛肉店的营收。有的当上了渔夫,和我讲话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身子一直往后退,然后问:“会不会熏到你啊?”有的开起服装厂当上了老板,吃饭的时候一直逼我喝陈酿多少多少年的茅台,然后醉气醺醺地拉着我,中气十足地说:“咱们是兄弟对不对,是兄弟你就别嫌我土,我也不嫌你穷,我们喝酒……”
我才明白,那封信里,我向文展说的“小时候的玩伴真该一起聚聚了”,真是个天真的提议。每个人都已经过上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生活让许多人在这个时空里没法相处在共同的状态中,除非等彼此都老了,年迈再次抹去其他,构成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标志,或许那时候的聚会才能成真。
从老家回到北京没多久,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文展的父亲突然中风病逝。“文展回来送葬,你都不能想象他变成什么样了,很瘦,很黑,头发枯枯的,不太愿意和人说话。”
又过了一个月,母亲和我闲聊说起,文展回小镇工作了,“是他母亲劝他留下的,据说找了关系,在镇里的广播站当电工,也帮忙编辑些文字。”
听说这个消息,我几次想找个事由回老家一趟,我知道,如果只是因为想见见一个儿时玩伴就突然休假回家,对母亲、对公司的领导,都是个让他们错愕的理由。
越想寻到理由,越不能如愿。耽误着耽误着,又一年了,终于要过年了。
在启程回老家前的一个月,我竟然不断想象,和文展相见会是如何的场景。我不断在思考,自己是该客气地和他握手,还是如同以往,像个哥们儿拉住他拥抱一下。
但我们已经十几年没见了。十几年,一个人身上的全部细胞都代谢完多少轮。我因而又惴惴不安起来。
我早早地回到了小镇,然而,因为内心的这种不安,我始终没有去敲他家的门。我想着的是,我们两家住得那么近,总能无意间撞上吧。或许这样的见面方式更好。
果然第三天,我拐进小巷的时候就远远地看到文展。他正从巷尾走过来,应该是要回家。我兴奋地招手,他似乎有抬头瞄到了,但又像没看见继续走。我喊了声:“文展。”他却似乎完全没听见,竟然在一个小路口直接一拐,拐出了小巷。
当晚,我向母亲打听来他下班的时候,特意在那个时间点“出门走走”。文展果然在那个时候出现,我依然很兴奋地朝他挥手,他又似乎刻意避开一样,往相反的方向走了。
我确定,文展在躲我。但我不确定,他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
眼看春节要过了,我最终决定,去他家拜访。
其实我家出门右拐,再走一二十米,就到他家了。门还是那个门,敲起来还是这样的木头声。“文展在吗?”
“谁啊?”依然是他母亲这样询问的口气。
“是我,我来找文展。”
门打开了。文展的母亲笑容满面地迎我进去:“他在自己的房间,你还记得吧。”
我当然记得。
这房子,我也十几年没进来了。它果然是记忆中的那个样子,但又不仅仅是那个样子,就如同一张没对焦好的照片,一旦清晰起来,大概的模样还是如此,只是每部分的景致,完全颠覆了此前的感觉。它比我记忆中小,土墙斑斑驳驳、老气沉沉,还飘散着一股发霉的味道。
到了文展的门口,他果然还是如同以前,把房门关上了。我敲了敲房门,门开了。是文展。
他是如同母亲说的,瘦了,黑了,头发枯枯的。但他最重要的改变不是这些,而是他给人的感觉。他背微驼,眼睛半乜着,疲惫但警惕,眼神的冷漠不是有攻击性的那种,而仿佛是对他自己的冷漠。
“好久不见了,文展。”我试图用小时候一周不见那种打招呼的口吻。
他显然没有预料到我会来,也愣了一下。
我在那一刻也愣住了,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和他拥抱。他的外表,他的眼神,他的气质,似乎都不是十几年前我熟悉的那个文展,生活已经把他雕刻出另外的模样,但即使这样的面目全非,还是可以从他的眉角、他脸上细微的一个表情,找寻到,那个文展。那个文展或许破碎了,但他是在那身体里的。
文展最终帮我做了决定,不握手也不像老朋友那般拥抱,而是平淡地指了指椅子,“坐吧。”
他的房间还是没打开窗户,即使白天,也把电灯亮着。钨丝灯有些发黄,让我目光所见,似乎都有种老照片的错觉。
我努力想找寻到过去的影子,因为,那是我来找他,并且此刻能和他对话的原因:“这房间没变啊,那个皮箱还在吗?我还记得,里面放着你整理的历史大纲。”
“皮箱装上一些父亲的衣服,和他的尸体一起烧了。”
“不好意思。”
我沉默了一会儿。
“那些历史大纲呢,当时你做的这个事情让我非常崇拜。”
“哦,那些无聊的东西,我带去福州不多久就扔了。”
“真可惜啊。”我不知道自己还能说什么。
我们又沉默了许久。他似乎意识到我努力背后的善意,试图挑起话题:“我在广播站,还播过你的文章。”
“是你特意关注的吗?哈,我又不是什么大作者。”我马上抓住机会,试图通过自嘲,让这个对话进入放松的阶段。
然后我开始讲述,自己在外地生活的种种。
我没有预料到,他竟然沉默了。而且这一沉默,不像我想象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可以逾越、可以熬过的间歇。他冷漠地坐在那,任由沉默如同洪水汩汩淌来,一层层铺来,慢慢要把人给吞没了。
我终于忍不住,站起身说:“那打扰了,我先回家了。”
此刻他却突然说话了:“对不起,其实我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厌恶你。”
我愣住了。
“你说,凭什么是你?为什么不是我?”
我知道他在说的是什么,我知道他提问的,是我们都没办法回答的问题。
第二天,我改了机票提前回北京。在路上,我反复在想,自己此前对文展耿耿于怀的原因,是因为我有种无意识的愧疚感,仿佛我莫名其妙地过了他应该过的生活?又或许,是因为,我知道,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自此之后,我再也没去过文展家里。每次过年回家,远远地看到他,也总是赶紧躲避。母亲不知道其中发生的缘由,总源源不断带来他家的信息:文展和他哥哥的矛盾爆发了。他哥哥凭着老婆带来的嫁妆,开了家海鲜店,日子过得不错,或许是为了争回以前那口气,每每总是对文展冷嘲热讽。文展的工资不高,只有一千多,他在工作中本来就看不上同事的粗俗,在单位的日子也越发难受。文展的母亲,到处奔走着试图帮他找到一个好妻子,但因为兔唇和事业一般的缘故,一直没找到。坚持了两年多,文展再次走了。这次不是去往任何一个城市,而是向广电系统申请,跑到一个只有几千人口的小村庄,挑起附近地区发射台的维修看护工作。
我知道,他和我这辈子都注定无处安身。
共 14 条评论
评论被关闭了!
像不像是一个人走了不同的路
文展是哪裡錯了嗎?應該不是吧。在我看來,成功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他心理的堅持以及自身能力的不斷優化,但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選擇正確的路、有沒有遇見正確的人。總的來說,是你是否在滿足了自己的心理与能力的情況下,你是否還能夠倖運。
“我基本不太想太长远的事情,很多事情想大了会压得自己难受。我只想着做好一点点的事情,然后期待,这么一点点事,或许哪天能累积成一个不错的景观。起码是自己喜欢的景观。”对未知的茫然与恐惧促使自己立下目标以慰藉,生活琐碎,性情不坚韧,目标在一点点偏离,恐惧将大过茫然。做的好一点,再好一点,确能安抚心灵,也是最好的办法。–愿在该时间段度过难关,不过分流于平庸
文展是生活中多少人的缩影,作者深入人灵魂深处的描述,让许许多多的文展人产生共鸣,所有的种种也许就是命运吧,有些事情求之不得时,用老人的话说这就是命呀,感谢作者发聩心灵的文字
读这段文字之后隐隐约约感受到了之前自己没有感受到的东西,但却有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在读这段文字的过程中,总前面的文字就隐隐约约感受到了文章的人生导向。也许文展没有错。但天才和人才之间的区别也许就在于天才在一开始就感受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而高傲的看自己和别人。但人才的成功就在于永远谦虚对待自己,永远在自己的头上有一个目标在等待着他。他们之间的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方式却不同
我也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文展一样的影子
有一句话感觉很深。会有那么一种朋友在水里近乎淹死。他孤独的伸出一只手想要拉住什么。你伸手想让他喘口气,他却只想把你拉到水里,和他一起感受水里的窒息。
希望给予我们警醒,不要做这种人。
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句话:人们生于信仰,人们也毁于信仰,人们在信仰的灰烬里重生。
我们身上都多多少少有些文展的影子
作为一个从小脑子空空,什么规划都没有的人,我真的被少年的文展镇住,年纪小小就能有那么多的想法和规划,以及强大的执行力,如果不是天生缺陷,如果他有一副正常的皮囊,相信他其实会过得很好,但他在社会的洪流里沉没了,淹死了
看完文展的故事,心里总是有许多话想说,文展少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也在为此努力,老天给了他一副不好的皮囊,让他在以后有了许多心理上的问题。文展后来嫉妒黑狗达。这就是命数,该经历的还是得去经历,文展的自尊心就是强烈的,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最终文展还是被命运所折服。
睡前原谅一切 ,醒来万物可期
读完这篇文章看到了一个不甘于平凡却又无力改变现实的文展,在工作中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如同一只身陷沼泽的鹿。而我们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也会有文展的影子吧,我想能做的是接受自己的平凡,用心感受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不论是苦是甘。
年轻时自以为是,年长后随波逐流,可是骨子里的善良还是不会失去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