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弩小说

第四部 高塔 32.太空快车

[英]亚瑟·克拉克2020年04月23日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您可别说它永远也飞不起来的丧气话。”沃伦·金斯利恳求说。

“本来我很想这么说呢。”摩根察看着与原物一般大小的模型,抿着嘴笑了笑,“它活像一辆竖起来的铁路客车。”

“那正是我们要公众接受的形象。”金斯利回答说,“你买了票,托运了行李,舒舒服服坐到旋转椅里观赏风景。你还可以登上兼作娱乐室的酒吧间,痛痛快快喝它五个小时,直到抵达中途站。设计师们打算依照19世纪普尔曼车厢的样式来布置室内装饰。您觉得这种设想怎么样?”

“不怎么样。普尔曼卧车可没有五层地板。”

“得把您的意见告诉设计处——他们现在正醉心于恢复古老的煤气灯照明了。”

“假如他们追求古色古香的话,我有一次在悉尼艺术博物馆看过一部旧太空电影,里面一些装饰倒是比较合适。影片中的太空梭有一个圆形观察室——那样的古董更适用些。”

“您还记得那部影片的名字吗?”

“好像是叫《两千年的宇宙战争》。”

·鲲·弩·小·说 w w w_k u n n u_c o m

“我叫设计处去查一查。咱到里面去吧——您要戴安全帽吗?”

“不用。”摩根说。这就是比一般人矮十厘米的好处之一。

他们步入与原物一般大小的模型时,摩根心里充满了儿童般的喜悦。他早就审阅过设计方案,观看过计算机的模拟图形和布局图——对这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不过这是真实的、立体的。不错,它不能飞离地面,但总有一天,它的孪生兄弟将腾空而起,飞越云霄,仅用五个小时便可攀登到距离地球二万五千公里的中途站。每个乘客仅耗费价值一美元左右的电力。

人们还无法充分领会巨变的深刻意义。他们破天荒第一次可以轻松涉足太空,就像涉足熟悉的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地方。再过几十年,假如平民百姓要上月球度周末的话,完全可以如愿以偿,即便火星也不在话下。现在可以做到的事没有极限。

摩根打了个趔趄,险些儿被一块铺得不平整的绿地毯绊倒,他的思路这才从天空回到地上。

“这是设计师们的又一项构想。”金斯利说,“绿色能使人们联想到地球。天花板将是蓝色的———隔舱愈高,色调就愈暗。他们要全部使用间接照明,这么一来,就能看得见星星了。”

摩根摇摇头,“想得倒是挺美的,假如照明度适合舒适阅读的话,亮光就会淹没星星。车厢里必须有一间完全遮暗的隔舱。”

“这已经计划好了,划出酒吧间的一部分——你可以叫一杯酒,然后躲到不透光的帘子后面去。”金斯利不慌不忙地说。

他们来到密封舱的最下层,密封舱是一个圆形房间,直径八米,高三米。四周是五花八门的箱子、氧气瓶和控制面板,上面贴有贮备氧、电池、二氧化碳分解器、医药、温度控制器等标记。一切显然都是临时性的,可以随时重新安排。

“很像一艘宇宙飞船。”摩根说,“顺便问一句,最新估计的遇险存活时间有多长?”

“在满员的情况下——也就是说五十名乘客——至少一个星期。要是发生了紧急情况,援救人员最多三个小时就能赶到——无论从地球还是从中途站出发。”

“你说的不包括大灾变,比如塔或者轨道毁损。”

“万一出了这种事,我想就没人可救了。但如果只是密封舱卡住不动,乘客们只要保持镇静,没有马上把我们美味的应急压缩食物片抢吃一空的话,他们最大的问题只是无聊而已。”

二楼完全空无一物,连临时设备也没有。在凹进去的板壁上,有人用粉笔画了一个很大的长方框,里面用印刷体写着:空气闸。

“这里以后用作行李房,不过未必需要这么大的地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这里还可以安置一些多余的乘客。第三层要比这里漂亮得多了……”金斯利边走边介绍。

第三层摆着十多张航空式座椅,设计各不相同,其中两张坐着栩栩如生的人体模型,一男一女。他们显然是太寂寞了。

“我们的工作大体上就进行到这个程度。”金斯利一边说,一边指指那个装饰豪华、还带着一个小桌子的回转折叠椅,“不过,还需要做一些试验。”

摩根用拳头捅了捅座椅的靠枕问道:“有人在这里真正坐过五个小时吗?”

“有,一个一百公斤的志愿者。没有出现褥疮。其实也没什么不得了,老早以前,飞越太平洋不是也要花上五个小时?而我们几乎一路上都会让乘客享受低重力的舒适感。”再上面一层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没有放上安乐椅。他俩迅速走过这一层,到达第五层。设计师们显然把大部分心思用在了这一层,酒吧间看样子可以开业了,自动咖啡售货机已经投入实际使用。在它上面,精致的镀金框架里挂着一幅古老的版画,这幅画在这里显得特别应景,摩根看了赞叹不已。一轮巨大的满月高挂在版画的左上部,一列子弹形高速火车拖着四节车厢,朝月球飞驰而去。你可以看见,维多利亚时代的显贵们头戴高顶黑色大礼帽,正挤在标着“头等”字样的卧车包房窗前观赏良宵美景。

“从哪儿搞来的?”摩根惊奇地问。

“看样子说明文字又脱落了。”金斯利一边表示歉意,一边在吧台后面东寻西找,“啊,在这儿呢。”他递给摩根一张卡片,上面用老式字体印着:

弹射式奔月列车

版画选自1881年版《从地球到月球》直达快车

全程97小时20分

兼作环月旅行图书作者:儒勒·凡尔纳

“很遗憾,我没读过这本书。”摩根道,“不过我想知道,没有钢轨,列车是怎么运行的……”

“我们不应该过分相信儒勒,也不该过分指责他。这幅画可不能认真对待,它只不过是艺术家开的一个玩笑罢了。”金斯利解释道。

“好吧,请代我向设计处致意。他们这个主意不错。”

摩根和金斯利离开过去的梦,走向未来的现实。通过宽大的观察窗,背景放映系统映照出令人惊叹的地球景观——摩根高兴地注意到,那恰恰是他要看的景观。塔普罗巴尼就在正下方,当然是看不到它的,但整个印度次大陆就在眼前,一直延伸到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

“依我看,”摩根突然说,“太空梯的情况将同大桥完全一样,单单为了观看这幅景色,人们也会来乘坐升降机旅行的。中途站可能成为今后最大的旅游热点。”他望了一眼蔚蓝色的顶棚,顺口问道,“最上面一层有没有什么值得一看的东西?”

“没有真正值得一看的——空气闸已经定型了,但还没有决定把生命保障后备保险设备和轨道定心控制台的电子仪器安装在哪里。”金斯利答道。

“有困难?”

“新的磁力装置倒是没有问题。不管是电力驱动还是滑行,只要时速不高于八千公里,都可以确保磁体的间隙空间,不至于发生灾难性的直接接触。这个速度已经比原设计的最大时速足足高出了百分之五十。”

摩根轻舒了一口气。在这个领域内,他只能完全依靠别人的判断。问题从一开始就已经明确,只能采用磁动力的推进装置,在每秒超过一公里的速度下,稍有一点儿直接接触就会酿成灾难。然而沿着塔面上升的四对导槽在磁体四周有几厘米的间隙,导槽的设计要求保证巨大的复位力随时可以发挥作用,一旦密封舱的运动偏离中心线便立刻予以校正。

摩根随金斯利走下贯穿整个模型车厢的螺旋楼梯,心里突然冒出一个郁郁不乐的念头。我见老了,他思忖着。哦,我本来是可以毫不费力爬到第六层的,但我居然很高兴我们决定不上去。

我今年五十九岁,在第一辆旅客车厢能够开到“中央”站之前,少说也得过五年时间。以后,还得有三年试验和调整的时间。这就是说,要过十年才能正式通航,不会比这更早了……

尽管样机里面很暖和,他却不由地打了个寒战。摩根在生命中第一次意识到,他如此向往的辉煌胜利,竟有可能来得太迟了。

他下意识地捂着藏在衬衫里的金属薄盘。